六月的最后几天,温暖的晚风带着饭馆后厨飘来的菜香,悄悄地溜进包间。孙涛正端着酒杯与人碰杯,杯沿上的水珠滴落在袖口,留下一小片深色痕迹。他似乎全然没有察觉,脸上却挂着一个笑容,眼睛弯成了弯月——和半个月前在考场外那位焦虑的男人,简直判若两人。
那时,他穿着一件褪色的运动衫,站在重点中学的考点门口,手里握着一张准考证复印件,指尖不停摩挲着上面的“孙”字,纸角已经被磨得有些起毛。附近有家长认出他,隔着人群喊了一声“孙老师”,他急忙回头,笑着点了点头,脚步却没有停,眼睛直盯着校门口,神情像极了小品里那个常说“我骄傲”的倔老头,只是此时他的嗓音有些发紧:“孩子进去前瞪我一眼,说‘爸,你别晃得我心慌’,我这不是控制不住嘛。”
二十天后的一次聚会上,大家笑着问起:“闺女考得咋样?”59岁的孙涛突然挺直了腰背,眉毛一挑,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得和春晚小品里的那个“我骄傲”一样有劲,甚至抬手做出那个标志性的手势。旁边的朋友一看懂了,两个男人凑在一起,异口同声地喊出:“我骄傲!”声音激动得震得包间的吊灯轻轻晃动。
展开剩余81%这时,杜旭东凑了过来。他站到孙涛旁边,背手站立,那张总是带着几分坏笑的脸凑到灯下,慢悠悠地问了一句:“我骄傲啥?”包间里的笑声突然停了,几乎有人忍不住喷出茶水——这位演了大半辈子反派的老戏骨,就连开个玩笑,语气里也带着一股子“来者不善”的味道。
孙涛赶紧摆手,但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:“不不不,我不骄傲,就是……孩子尽力了。”话没说完,杜旭东突然跨前半步,也做出了一个同样的手势,嗓音比孙涛还要响亮:“我骄傲!”
屋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。大家明白了,这不是在砸场子,而是在为孙涛的女儿骄傲。毕竟,杜旭东和孙涛是多年的老兄弟,回想当年孙涛女儿满月的时候,杜旭东曾抱着小小的她,胡茬蹭着她的脸,笑着说:“以后叔叔演坏人给你练胆。”而如今,看到这孩子取得好成绩,杜旭东心里那份长久的疼惜和骄傲,就藏在这一句“我骄傲”里。
其实,孙涛的骄傲藏在了十几年的坚持里。闺女从小长得一张明星脸,三年级时就有剧组找上门来,递上剧本要她演小女主角。但孙涛没有松口。那晚,孙涛和妻子李莉坐在沙发上,翻着剧本给闺女讲:“你看这台词,‘妈妈我想你’,你现在要想的,是明天的算术题,或者是和同学跳皮筋时谁当小火车头。”李莉坐在旁边点点头,她是军艺出身的妻子,虽然已经二十多年没在镜头前露脸,但家里一切井井有条,闺女的错题本按科目整整齐齐,封面上画着一个笑脸的小太阳。
去年冬天,孙涛参加一次直播时被问到育儿经,他摸了摸头,笑着说道:“我这人没啥本事,只知道种树不能急着摘果子。”他接着讲:“她上初中那会儿非要学画画,想当漫画家,我没拦着,带她去看凌晨四点的画室——那些艺考生冻得手指发紫,画纸堆得比人还高。回来时,她对我说,‘爸,我还是先考重点高中吧’,看得出,孩子心里有数。”
这番话,比孙涛演过的任何小品都要实在。尽管很多孩子怀揣着明星梦,试图通过镜头来实现梦想,但孙涛的女儿,凭着扎实的分数,在重点班里稳稳占据前几名。有家长在家长群里发过一张照片:孙涛骑着旧电动车接女儿放学,后座上是抱着习题册的她,俩人在巷口分着吃绿豆冰棍,冰淇淋滴在手腕上,笑得像两个傻子,仿佛就是胡同里最普通的一对父女。
聚会的视频里,孙涛被大家起哄着请客,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嘴里答应着,却在手机上飞快地打字——大概是在给闺女发消息。杜旭东还在旁边和别人开玩笑:“你们没见他考前那会儿的德行,半夜三点还给我发微信问,‘老杜,如果孩子考砸了咋办?’我回他说,‘砸了就让她跟我学演戏,照样有出息’。结果他急了,说‘我闺女得当文化人’。”
这话一点不假。高考前一周,孙涛推掉了所有商演,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给女儿熬小米粥,粥里加的蛋总要是糖心的——那是女儿从小就爱吃的味道。有一次他熬糊了,站在厨房里叹气,李莉从后面拍拍他:“你演了一辈子戏,怎么还看不透?孩子尽力了,咱就该骄傲。”
此时,包间里的笑声又响起来了。孙涛举起茶杯,站起身,说:“孩子刚发消息,说要报师范。”灯光打在他花白的头发上,突然间,孙涛的脸庞,比任何舞台上的聚光灯都要温暖。
毕竟,对于所有父母来说,最值得骄傲的,不是那张成绩单,而是那背着书包走进考场的背影里,十几年来默默陪伴的每一步,还有孩子眼里那抹属于自己的光。
发布于:江西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